拿了版权输在报道 NBA新赛季新浪体育报道大胜对手
NBA 2015-2016赛季期间,国内网媒媒体的报道大战硝烟弥漫,其中,新浪体育15年的NBA直播资历与首次获得直播权益的腾讯体育之间的竞争最为惹人关。从赛事报道影响来看,虽然没有直播,但报道上新浪体育并不逊色。本届NBA赛事期间,新浪以整体报道规格占据领先优势,报道数量及新闻评论量都大幅领先。而腾讯虽然版权在握,但报道优势并不明显,在整体报道上失去阵地。
媒体平台 |
出稿数量(篇) |
评论数量(条) |
平均评论(条/篇) |
新浪体育 |
42 |
180910 |
4307 |
网易体育 |
67 |
85358 |
1274 |
腾讯体育 |
70 |
88521 |
1264 |
无视频,新浪报道一马当先
没有直播助阵,新浪体育是如何取得报道上的优势的?据笔者统计, 11月5日当天,新浪一共出稿42篇,腾讯出稿70篇,双方从整体报道数量上,腾讯体育占据优势。为使对比结果更客观,笔者也找到网易体育当天的报道作为参考,网易在比赛中出稿67篇。从新闻数量对比上来看,新浪出稿偏少,但产生的评论量惊人,42篇稿件的评论总数达到180910条,大于腾讯体育评论数88521条、网易体育总评论数量85358条的总和。报道效果一目了然,腾讯体育每篇报道获得的评论量为1264条,而网易体育每篇报道评论量为1274条,新浪体育每篇报道评论达到4307条。
据业界人士称,腾讯体育的数据中有放水,存在多个问题存在多个问题评论数据,多篇稿件共用一个留言板,遮掩没人评论的事实。笔者也其他报道页面上点开内容也发现类似问题,解说苏群点评比赛、赛后球员特写稿件都共用战报的留言板。三者比较之下,新浪体育的数据大幅超出,占据绝对领先优势,看来没有直播,报道的专业实力还是能够吸引用户。这与15年报道NBA的经验、积累密不可分。腾讯体育报道数据上不为利位置,无疑是只倚重其获得独家赛事版权,而忽略了在报道内容和质量。
新浪体育在NBA新赛季上的文字报道集中在热门球队上,如东部骑士、黄蜂、西部湖人、火箭、勇士等大热门受关注度高的球队。同时设置机动报道计划,如果比赛确实精彩,那就启动机动报道,随时调整报道计划。从报道数据上看,该报道方案行之有效。而受版权捆绑,腾讯的报道就相对密集了很多,多烂的比赛也要报道出花来,慢慢熬干了观众的兴趣。导致播报分离,热点赛事看比赛的多,参与互动的却没有几个人。
强报道,新浪模式无可复制
知情人士透露,网易体育和腾讯体育的模式存在问题,主要表现在签约写手问题上粗放管理、报道稿件只重数量不顾质量、编辑能力普遍不高、靠吃赛事人气吃赛事老本等几个方面。而新浪体育数十年的体育报道资历,在总体上控制的较为出色,并未出现前者的问题。
网易体育和腾讯体育签约的写手都是自拟标题,不管赛前还是赛后,都没有相关的选题束缚。这样做的优势是稿件上线速度快,但从报道角度上来说,重合话题较多,写手都喜欢去写热门的,从而忽略了冷门角度新闻的感染力。一旦出现选手抢鲜热点,自然也无法谈及全面报道。
网易和腾讯报道总体质量呈下降之势,偶尔有一两篇好的,但混杂在残次品如山的稿件中,用户已经很难寻找出来。目前,只要是涉及NBA的新闻,网易和腾讯都会抢着去做,而不管稿件是否吸引人,忽略了报道质量。新浪体育只做高质量的稿件,编辑不是发稿机器,而是在选题框架内安排报道,这已经是数十年的标配操作程序。
从编辑能力上来说,新浪体育的编辑都从事了5、6年的高水平写手,水平与短时间磨合的不能相比。编辑水平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从策划选题到落实,新浪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。而网易和腾讯相比,与之还存在一定的距离,写手与编辑能力也未达到专业水准。
从对待赛事上来看,腾讯体育还是将赛事版权视作资源,而对报道轻之任之。NBA的广泛影响力也将为其带去较高收视,但却不能弥补其报道团队实力上的不足,殊不知,与成功赛事相配套的新闻报道是成功赛事的骨胳级部分。尽管没有参与NBA的直播,新浪体育也与NBA巨星科比等人取得了深度合作,在玩转NBA上,新浪拿分并不比持版权在手的腾讯差多少。
国内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离不开媒体平台的报道,赛事因有了媒体的参与而推动了热度,成为成功的赛事。至少新赛事是这样重视报道,在专业报道实力的推动下,赛事与媒体才能获得双羸,任何一方的缺失,都是不健康的。
评论已关闭!